新京報貝殼財經(jīng)訊(記者 羅亦丹)在“祝融號”成功登陸火星后,我國火星探測之旅的下一步將是什么?馬斯克“移民火星”的夢想是否能實現(xiàn)?5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卡爾·薩根獎”獲得者鄭永春在第三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的采訪環(huán)節(jié)中解答了新京報貝殼財經(jīng)記者的提問。


5月29日,騰訊聯(lián)合權威科學期刊Science、清華大學在京舉辦第三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首席科學家潘永信等八位科學家和科普學者同臺,為青少年解讀了關于蛋白質(zhì)結構、火星探測、量子計算、機器人等前沿科學領域的奧秘。


其中,圍繞“天問一號”探火話題,鄭永春為小朋友們詳細介紹了“天問一號”登陸火星的全過程,并對人類未來探索其他行星進行了暢想。他表示,“天問一號”只是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未來還將有天問二號、天問三號,對小行星、木星進行探測,還將從火星上采樣返回。這是一項持續(xù)幾百年的偉大事業(yè),值得青少年為之奮斗。


新京報貝殼財經(jīng)記者了解到,相比其他行星,火星在太陽系內(nèi)是相對最具有移民潛力的星球,也正因如此,火星成為了繼月球后最受關注的太空探索目標,馬斯克甚至曾在社交平臺上表示SpaceX將會在2030年之前讓星際飛船登陸火星,并且“人類應該早一點到火星去”。


對此,鄭永春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jīng)記者采訪時表示,技術上,科學家研究的是火星移民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火星的環(huán)境是什么,人類能不能適應那個環(huán)境,怎樣解決人類在火星上的生存問題,這是一個一個的主題,這些主題需要有一些人研究,如果能夠有突破,整個視野就會越來越前進。


在鄭永春看來,將近一百年之前,火星是科幻作家非常熱衷的話題,當人類第一次登月后,那時人們覺得可能再有十年人類就可以登陸火星,但實際上這一目標并未達成。目前,人類的整體技術能力肯定比當時要高很多,但移民火星的快慢取決于這件事情的緊迫性,因為沒有那么緊迫,也沒有那么有利可圖,商業(yè)領域不會特別熱門,這件事情就變成了相對來講比較純粹的科技研發(fā),科技研發(fā)又受經(jīng)費制約,這個時候投入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我們可見的未來,移民火星還相對比較遠。


“但是有些事情比較明確,比如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能夠登陸火星了,下一步肯定是從火星采樣返回,這個時間就不會太遠,因為這是科學家比較明確要做的事情,返回代表我們能去還能回來,再下一步就可能是移民火星了?!编嵱来罕硎荆岸俅蔚顷懟鹦侵髸粫蛞泼穹较虬l(fā)展,則取決于我們前面兩步的成果,能夠來去了,才有載人登月、載人登火,才有下一步移民火星,值得你去,值得你長遠駐扎下去,就能駐扎下去,這件事情肯定第一是循序漸進,第二是螺旋式上升?!?/p>


“基于前一個階段,現(xiàn)在做的都是有意義的,總體是往這個方向走的,方向沒有問題,先是登陸火星,然后是火星返回,然后是載人登陸,然后小規(guī)模建立居住地,逐漸擴張,再走向另外一個地方,這些邏輯是不會違背的?!编嵱来焊嬖V新京報貝殼財經(jīng)記者。


新京報貝殼財經(jīng)記者 羅亦丹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