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6月21日《有智之食》2019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特刊


2018年9月機構改革“三定”方案公布,海關總署承擔起進出口食品安全的職責。2018年,海關總署共退運或銷毀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413批次不合格食品和化妝品,暫停17家涉事企業(yè)產品輸華資格。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2018年6月以來的11個月,有1141批次食品被拒入境。進口食品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標簽/包裝不合格、營養(yǎng)素含量不達標等問題依然突出。

 

1141批次進口食品未準入境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2018年6月-2019年4月,海關總署共通報1141批次不合格進境食品。這些未準入境食品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qū),按批次排列前5位的來源地分別為:美國、日本、中國臺灣、意大利、越南,占未準入境食品總批次的50.2%。


 

55種食品準入要求確保安全

 

2018年,全國海關累計與31個國家和地區(qū)簽訂36項檢驗檢疫議定書,明確了55種食品準入要求,確保源頭安全。抽樣檢驗進口食品、化妝品樣品43603 個,退運或銷毀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413批次不合格食品、化妝品,暫停17家涉事企業(yè)產品輸華資格。

 

9家境外奶粉企業(yè)資質被取消

 

2018年12月,海關總署對在華注冊的64家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境外生產企業(yè)進行審核,有9家企業(yè)的注冊資格被注銷,包括此前卷入沙門氏菌污染事件的法國蘭特黎斯旗下CRAON工廠、首個被取消在華注冊資質的泓樂奶粉生產方Agrana Starke GmbH等。

 

海關總署“三定方案”公布

 

2018年9月,《海關總署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guī)定》(海關總署“三定”方案)公布,原質檢總局下轄的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并入海關總署。海關總署將擬訂進出口食品安全和檢驗檢疫等制度,承擔進口食品企業(yè)備案注冊和進口食品的檢驗檢疫、監(jiān)督管理工作等。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編輯 岳清秀 李嚴  制圖 許驍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