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將打造更加便捷的往來通道,迄今已對38個國家單方面免簽,對54個國家過境免簽延長至240小時,免簽“朋友圈”有望進一步擴容,“打卡中國”將繼續(xù)成為國際新風尚。


“過去兩年,在國家密集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入境旅游的便利化政策措施助力下,入境游客數量實現了超預期增長?!比珖f(xié)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上述背景上,如何為外國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游覽體驗、高品質的旅游服務成為當前入境旅游需重點解決的問題,而這也是其今年兩會期間重點關注的一大方向。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圖/受訪者供圖

建議建設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

今年是戴斌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第三年,繼往年關注的入境游支付難、入住酒店強制刷臉等問題,今年戴斌更加聚焦旅游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其中就建議建設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和散客友好型城市,以更好滿足外國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

“長期以來,我們在國際旅游宣傳推廣過程中,更加重視省級層面,對于具體的城市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戴斌認為,解決游客入境后去哪兒玩、怎么玩等具體旅游問題,城市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而省級層面相對較難成為一個獨立且讓游客有清晰認知的旅游目的地標識。

戴斌建議,圍繞外國游客的旅游需求,應重點打造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武漢、西安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圍繞港澳同胞的旅游需求,重點打造的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則集中在深圳、珠海等城市;圍繞臺灣同胞的旅游需求,重點打造廈門、福州、南京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圍繞海外華人華僑的旅游需求,重點打造泉州、江門、潮州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

“我們需要對入境旅游首站城市進行專門研究,從頂層設計上著手并指導首站城市所在的省市以及旅游部門進行專題規(guī)劃?!贝鞅蟊硎尽?/p>

戴斌還提出,隨著人們旅游經驗的豐富,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公共和旅游接待體系的完善,外國游客中的散客會越來越多。散客對旅游目的地服務會有更多細節(jié)上的要求,所以建設散客友好型城市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如進一步完善市內免稅店以及優(yōu)化離境退稅服務,在酒店提供行李寄存及托運服務,在主要街區(qū)、商圈和車站碼頭設立不同尺寸寄存柜等?!翱傊M覀円愿娱_放的姿態(tài),讓外國游客能夠在中國體驗自由行走的便利?!?/p>

呼吁政府院落向游客常態(tài)化開放

今年兩會,戴斌還將關注目光投向了“節(jié)假日和周末常態(tài)化開放政府院落”。

近年來,揚州、麗水、黃山、邯鄲等多地宣布開放部分政府機關和事業(yè)單位院落,市民和游客可以免費進入停車,可以上廁所,有的還可以體驗餐飲。

戴斌表示,在經歷了看山、看水、看風景的旅游第一階段,如今的旅游活動邊界日益模糊,了解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等運作方式也已成為許多游客的旅游關注點,而具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政府機關和事業(yè)單位院落成為一部分群體的旅游新方向。越來越多地方政府嘗試的“開放模式”則體現了一個城市的開放及包容氣度。

戴斌建議,有關部門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系統(tǒng)地推進政府院落和企事業(yè)單位的公共空間向廣大游客常態(tài)化開放。同時,他還建議先從旅游熱點城市的縣級和地市級政府部門、政府院落著手有序推進開放;建議文化和旅游部門指導各個地市將政府院落和機關企事業(yè)單位作為社會資源訪問點?!跋M麑⑦@些社會資源訪問點在旅游市場中有意識地進行宣傳推廣,特別是在研學旅游、入境旅游市場上成為展示中國當代形象的一個窗口,從而樹立我們開放、自信和包容的旅游新形象?!?/p>

此外,戴斌還關注海洋旅游的發(fā)展,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在國家建設旅游強國和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海洋旅游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旅游活動可以喚醒國民的海洋意識,柔性表達海洋建設主張,推動海洋旅游的發(fā)展。

他建議,旅游部門和海洋部門能夠聯(lián)合開展海洋旅游的專題研究,對海洋旅游作頂層設計和高位規(guī)劃。重點關注有利于海洋旅游的重點城市,指導這些城市在海濱、海島、近海和遠海等不同的空間范圍內進行專項規(guī)劃。建議將海南建設成為海洋旅游示范省,將三沙市建設成國際海洋旅游示范區(qū)。建議交通部門和文化旅游部門聯(lián)合推廣或規(guī)范發(fā)展郵輪旅游。

培育旅游新質生產力,不能只談論概念

發(fā)展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各行業(yè)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因地制宜發(fā)展新質生產力。

如何培育旅游行業(yè)的新質生產力?戴斌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培育旅游行業(yè)新質生產力應遵循三大基本原則。首先是思想觀念上對全行業(yè)進行有效的指導?!安还芪覀冊敢馀c否,DeepSeek大模型、無人駕駛低空飛行等新科技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旅游的組織方式。因此,廣大旅游從業(yè)者都需要認識到這種發(fā)展趨勢,只有人的觀念發(fā)生了轉變,我們的新質生產力才能真正進入旅游業(yè)的生產體系中,進而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p>

其次,旅游業(yè)者需高度關注新科技在旅游領域中適用的應用場景。談文旅與科技融合,不能只談論概念。旅游本身很難在新質生產力中,特別是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作出原創(chuàng)性的突破,更多時候是利用場景牽引游客、牽引科技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

第三,培育旅游業(yè)新質生產力需要培養(yǎng)一批復合型人才。讓現代旅游人掌握現代新質生產力、人文經濟的商業(yè)模式,同時推動新質生產力發(fā)展與人們的旅游新需求相結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真真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