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簡稱“歐委會”)發(fā)布公告稱,如無法與中方達成解決方案,加征關稅將于7月4日左右實施。歐盟委員會表示,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將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對其他制造商將征收21%的關稅;進口自中國的特斯拉汽車可能適用單獨的稅率。


同日,據(jù)商務部消息,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就歐盟發(fā)布關于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披露答記者問。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表示,歐方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后續(xù)進展,并將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wèi)中國企業(yè)的合法權益。


6月12日早些時候,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在回應有關歐盟將從下月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一事時表示,中方已多次闡明了有關立場,這起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


6月12日晚,歐盟中國商會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中企不認可歐方調查的初衷,但依然全面配合歐方調查過程,盡最大努力填報問卷、配合歐方對中企在中國、歐洲多地工廠和經營場所的核查等。多家企業(yè)及利益攸關方反映,歐方在調查中濫用調查權,采取不當調查行為,包括部分調查方向和領域超出反補貼調查范疇,對企業(yè)提出不合理和超出企業(yè)舉證范圍的要求,未給企業(yè)和各利益攸關方提供充足時間應答和舉證。


歐盟中國商會同時指出,歐方在調查中還未能充分履行透明度的有關要求,對于所謂補貼如何造成歐盟產業(yè)實質損害或者損害威脅的調查,相關信息不公開,不透明,讓各方對調查方法、路徑以及結果都懷有強烈質疑。


商務部:堅決反對,將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wèi)中國企業(yè)的合法權益


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6月12日,歐委會發(fā)布關于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披露,擬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歐方罔顧事實和世貿組織規(guī)則,無視中方多次強烈反對,不顧多個歐盟成員國政府、產業(yè)界的呼吁和勸阻,一意孤行,中方對此高度關切、強烈不滿,中國產業(yè)界對此深感失望、堅決反對。


歐方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歐委會罔顧中國電動汽車優(yōu)勢來自開放競爭的客觀事實,罔顧世貿組織規(guī)則,罔顧中國相關企業(yè)對有關調查的全面配合,人為構造并夸大所謂的“補貼”項目,濫用“可獲得事實”規(guī)則,裁出畸高的補貼幅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是制造并升級貿易摩擦,是以“維護公平競爭”為名行“破壞公平競爭”之實,是最大的“不公平”。歐方此舉不僅損害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yè)合法權益,也將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yè)鏈供應鏈。


歐委會一手高舉綠色發(fā)展大旗,一手揮舞“保護主義”大棒,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歐領導人關于加強合作的共識精神,將影響中歐雙邊經貿合作氛圍,不利于歐盟消費者自身的利益,也將破壞歐盟自身綠色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大局。


中方敦促歐盟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切實落實近期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對話協(xié)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后續(xù)進展,并將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wèi)中國企業(yè)的合法權益。


外交部: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敦促歐方恪守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承諾


6月12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林劍表示,關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中方已多次闡明了有關立場。


林劍強調,這起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歐方以此為由,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guī)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的穩(wěn)定,最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我們注意到,近段時間,歐洲多個國家政要、業(yè)界的代表對歐委會的調查表達了反對意見,認為通過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來試圖保護歐洲產業(yè)是錯誤的方法。


“保護主義沒有前途,開放合作才是正道。”林劍表示,我們敦促歐方恪守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承諾,同中方一道維護好中歐經貿合作大局。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歐盟中國商會:歐方在調查中未能充分履行透明度的有關要求,對調查方法、路徑以及結果懷有強烈質疑


6月12日,歐盟中國商會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采訪時表示,對歐委會不顧各方勸阻、執(zhí)意采取貿易保護主義行動的做法表示非常失望和強烈不滿。


關于歐委會將于7月初開始對原產于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17.4%-38.1%的臨時反補貼稅,歐盟中國商會認為,該措施不僅將嚴重損害中歐汽車企業(yè)及汽車供應鏈企業(yè)正當權益,扭曲中國電動汽車企業(yè)在歐洲市場公平競爭環(huán)境,還將沖擊中歐汽車及相關領域的正常經貿往來,其“溢出效應”更將對中歐經貿關系和雙邊關系帶來挑戰(zhàn),歐盟中國商會對此表示嚴正關切和擔憂。


歐盟中國商會調研顯示,對大多中國車企而言,歐方加征10%以上關稅即為高位區(qū)間,將對中國車企對歐出口帶來直接負面影響。當前的17.4%到38.1%的臨時關稅區(qū)間意味著嚴峻的市場準入障礙。中國是全球電動汽車產銷第一大市場,國內市場銷量遠高于歐美市場銷售的總和,對歐電動汽車出口僅占中國電動汽車產量的5%左右,且大多為歐美品牌。中國自主電動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也遠低于歐洲本土企業(yè)。


歐盟中國商會重申,歐方對華電動汽車調查政治操弄跡象明顯,單邊保護主義性強。歐方發(fā)起調查并非基于歐洲業(yè)界實質性申訴。相反,許多歐洲行業(yè)代表在不同場合表達對調查的擔憂,認為其將對中歐企業(yè)在電動汽車供應鏈、創(chuàng)新研發(fā)和市場合作等領域帶來負面影響。


歐盟中國商會強調,盡管中企不認可歐方調查的初衷,但依然全面配合歐方調查過程,盡最大努力填報問卷、配合歐方對中企在中國、歐洲多地工廠和經營場所的核查等。同時,多家企業(yè)及利益攸關方反映,歐方在調查中濫用調查權,采取不當調查行為,包括部分調查方向和領域超出反補貼調查范疇,對企業(yè)提出不合理和超出企業(yè)舉證范圍的要求,未給企業(yè)和各利益攸關方提供充足時間應答和舉證。此外,歐方多項“補貼”指控存在不實成分,涉嫌是“獵巫”舉動。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數(shù)次聽證會上,中企及有關方面對調查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質疑,但歐方均未給予回應,也未糾正其錯誤做法,使聽證會形同虛設,歐盟中國商會對此深感遺憾和擔憂。


歐盟中國商會同時指出,歐方在調查中還未能充分履行透明度的有關要求,對于所謂補貼如何造成歐盟產業(yè)實質損害或者損害威脅的調查,相關信息不公開,不透明,讓各方對調查方法、路徑以及結果都懷有強烈質疑。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