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已至,踏上來京旅途的你,想好落地要吃什么了嗎?如果只能想起北京烤鴨,不妨看看以下的美食推薦,讓味蕾與北京來一場難忘邂逅。


早餐:豆汁兒、焦圈、門釘肉餅、褡褳火燒


豆汁兒、焦圈、咸菜。 圖/IC photo


說到北京早餐,豆汁兒、焦圈、咸菜三件套早已名聲在外。最有爭議的莫過于豆汁兒,人們對它的態(tài)度,有些兩極分化。有人形容它味如泔水,聞見味道都會下意識避開;也有人說它越品越香,一段時間不喝就甚是想念。


豆汁兒實際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淀粉濾出制作粉條等食品后,用剩余殘渣發(fā)酵而成的飲品。因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乳酸、醋酸等成分,豆汁既有豆?jié){的細膩,也有一種獨特的酸味。


現(xiàn)當代散文家梁實秋曾在《雅舍談吃》提及,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餿腐的怪味。二在燙,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發(fā)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后是滿頭大汗。


如果還沒有準備好挑戰(zhàn)豆汁兒,來碗米粥配上門釘肉餅、褡褳火燒也不錯,它們一個形似古時候城門上的門釘,一個形似背在肩上的褡褳,充滿趣味。



門釘肉餅。 圖/IC photo


午餐:老北京炸醬面、鹵煮火燒


想在幾天內充分逛好北京,打卡景點的行程必然要安排得緊湊。午餐作為重要的體力補給,要好吃,又不能太占時間,一碗充滿老北京風味的炸醬面或者鹵煮火燒剛剛好。


老北京炸醬面。 圖/IC photo


“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瓣兒;豆芽菜,去掉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要切細絲兒;心里美,切幾批兒,焯豇豆剁碎丁兒,小水蘿卜帶綠纓兒;辣椒麻油淋一點兒,芥末潑到辣鼻眼兒。炸醬面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碼兒?!币欢雾樋诹锢铮莱龅氖抢媳本┱ㄡu面的面碼精髓。


炸醬面的醬也十分講究,一般要把黃醬和甜面醬混合后加水調和,再把切成方丁的五花肉炒出油,最后一起熬。舀勺炸醬放入面碗中攪拌,再大口吃進面碼和面條,清脆、綿軟、緊實等口感層層疊加,醬香久久縈繞。


如果你喜歡吃下水,不妨試試鹵煮火燒?;馃且环N死面、用火烤出來的面食。鹵煮火燒則是將火燒和鹵好的肥腸、豬肺等放在一起燉煮,再加入炸豆腐、鹵汁、蒜汁、香菜等出鍋而成。因為燉煮,食材都吸滿了湯汁香氣,吃來更是醇香四溢。



鹵煮火燒。 圖/IC photo


晚餐:銅鍋涮肉、炙子烤肉


逛了一天,總要吃頓大餐犒勞一下自己和親友。如果想要解決眾口難調的難題,銅鍋涮肉不失為明智之選。


銅鍋涮肉。 圖/IC photo


銅鍋涮肉,從鍋上就不一樣。銅鍋具有優(yōu)良的導熱性能,能夠快速加熱并為食材提供均勻的受熱環(huán)境。銅鍋中間的錐形筒一般用于放炭火,通過調節(jié)筒上面撥片的開合大小,可以把控筒內的進氣量,進而決定火的大小。


比起川渝火鍋的厚塊牛油底料,老北京銅鍋涮肉更側重用清水鍋,放入蔥姜、紅棗、枸杞、菌蘑等煮開調味,由此涮入羊肉片等食材時,更能感受到食材本身的鮮美。吃老北京銅鍋涮肉,配香油碟就外行了。挑選蘸料時,必選底料是芝麻醬或者二八醬,再搭配少許腐乳汁、韭菜花醬、香醋,北方火鍋精髓都在這一碗之間了。


炙子烤肉。 圖/IC photo


銅鍋涮肉外,炙子烤肉也值得一試。所謂炙子,即用鐵條釘成的圓鐵板,直徑為1米左右,下面用果木或松木燒火。這種燒烤方式最早源自我國游牧民族,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傳承和發(fā)展,最終在傳入北京后,演變成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民國時期,許多人會手持長筷圍在桌邊,一腳踏地,一腳蹬在長條凳上,專心對付烤盤中的肉,這樣的吃法也被稱為“武吃”。


被稱為現(xiàn)代文學史“章回小說大家”的張恨水,曾在《風檐嘗烤肉》中描述過吃炙子烤肉的場景,“你走過去,可以將長袍兒大襟一撩,把右腳踏在凳子上。店伙自會把肉送來,放在爐子木架上。另外是一碟蔥白,一碗料酒、醬油的摻和物。木架上有竹竿做的長棍子,長約一尺五六。你夾起碟子里的肉,向醬油料酒里面一和弄,立刻送到鐵甑的火焰上去烤烙。但別忘了放蔥白,去摻和著,于是肉氣味、蔥氣味、醬油酒氣味、松煙氣味,融合一處,鐵烙罩上滋滋作響,筷子越翻弄越香。”


伴隨時代變遷,現(xiàn)在炙子烤肉的烤盤有大有小,食客們的吃法也變成了坐著的“文吃”,不變的是誘人聲響、外焦里嫩的肉食口感、令人垂涎欲滴的視覺盛宴,以及用一頓烤肉就可以撫平一日勞累的舒爽與愜意。


看完這些,有沒有為你的北京之旅帶來一些新啟發(fā)呢?五一假期用美景收獲視覺享受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用美食犒勞嘴巴哦。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李嚴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