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為文物領域帶來更高效廣泛的管理手段,提高文物保護和管理水平,為文物教育和文化傳承提供新途徑,通過綜合運用數字技術的文物商業(yè)開發(fā)和活化利用,可以更全面創(chuàng)新地融入當代社會?!?月28日,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數字文物論壇演講時表示。
“數字文物與實體商品結合的方式,以文物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并賦能實體產品價值,同時商品也能用數字化形式呈現文物,讓消費者更加便捷了解、學習和傳承文化遺產。通過線上參與,也讓更多人成為文物的參與者和傳播者?!眹椅奈锞衷h組副書記、副局長、中國文物基金會理事長張柏說。同日,云絲路國際控股集團旗下的中紋絲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的數字文物平臺宣布上線。
數字文物與實體商品結合方便文化遺產傳承
“數字加文物,加實體經濟,文化、經濟和科技相融合,那就不是小集中而是大集中起來?!惫蕦m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說。
張柏指出,數字文物項目要注意融合三個遺產,即: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斑@三個遺產不可分裂,特別不要忘記文化遺產的母體是自然遺產。”
云絲路國際控股集團董事長孫建偉認為,數字文物和實體經濟結合,使用區(qū)塊鏈技術便于監(jiān)管單位對數字文物的發(fā)行進行監(jiān)管,“市場監(jiān)管局只需要監(jiān)管你有沒有生產,稅務局只需要監(jiān)管你有沒有交稅”。
“數字文物需要成立專家委員會,幫助企業(yè)挖掘真文化、能代表中國的文化,這些需要專業(yè)的人來做。”孫建偉說。同時他認為,對數字文物而言,民間仍有大量文物可以被挖掘。
讓文物活起來在于傳承文物本身
2021年11月,國務院發(fā)布的《“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提出加強文物數字化保護,要求推進相關文物信息高清數據采集和展示利用。據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介紹,當前數字技術主要有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qū)塊鏈和移動互聯(lián)網。
黃奇帆表示,在文物管理和保護方面,數字化技術可以應用于文物檔案與數據庫管理、遠程訪問研究、文物保護監(jiān)測、文化遺產保護、文物數字化重建、文物國際合作和文物安全追蹤。
在文物商業(yè)開發(fā)和活化利用方面,他認為,數字化將帶來智能化文物展覽及商業(yè)體驗、數字化導覽服務、在線文化產品銷售、文物主題活動策劃等。
對于文物數字化,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楊春光認為,文物數字化技術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不同文物時空中的文化對話,真正實現文物從存下來到活起來。“基于文物數字化技術,可以創(chuàng)建文物數字影像交換平臺,利用互聯(lián)網給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彼f。
為什么要讓文物活起來?張柏認為,讓文物活起來,是為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服務,實際上也是為人民服務。楊春光表示,我國民眾對文物觀賞日益增長的需求仍沒有被滿足?!半m然我國已建成超5000家博物館,藏品數量達3700萬件,每年舉辦展覽近萬次?!彼f。張柏還表示,讓文物活起來,實現文物數字化的效果也在于傳承文物本身。
“我們提出的四個口號中包括數字故宮。”李文儒說。他認為,這些年做得風生水起的博物館文創(chuàng)只起到輔助傳播博物館文化的作用,無法形成在國家經濟發(fā)展中占比份額較大的產業(yè)。
李文儒還表示,當前融合勢頭正猛的文化遺產和旅游,也不足以在更大層面支撐國家經濟發(fā)展。他更看好“實際上是文化、科技和經濟融為一體”的數字文物理念。
“文化遺產、文物博物館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不應該只由本單位和本行業(yè)進行開發(fā)利用,還應該提供給社會,讓社會全面參與,才能讓文物文化產業(yè)更有價值?!崩钗娜鍙娬{。他舉例稱,2019年進入故宮博物院的人流量有1900萬,“如果每人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掙一塊錢,一共1900萬元,這就是一種流量資源優(yōu)勢”。
在加強文物數字化保護過程中,“要把保護文物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完整性放在首位,同時要在保護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張柏在最后特別強調。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英姿
編輯 丁爽 校對 賈寧